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综合评论

著名书法家 作家徐伟艺术人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发展报道网  发布时间:2015-08-03 12:09:43

徐伟,山东人,号舒缘斋主人,一木九壶居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道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 山东青年作家协会员

自始以来,承古法,习王铎,临米芾,追右军,意怀素。书翰林遗风,撰儒家文化,追求文兰幽竹之墨趣,雅俗共赏之品位,使书法作品赋予极强的生命力。多年的临池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感悟,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巅峰之精华——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融汇到作品中去,形成了草书的行云流水之势、嫦娥舞袖之幻,行书的西施浣纱之韵、江南婉约之美,极具笔意禅心有婉约、抒出心画自天成的高深造诣。.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日本、韩国、台湾及全国各省市友人及书法爱好者、收藏爱好者收藏。

《人民日报》艺术特刊,《中国艺术报道》,《中国美术市场报》,《书法报》,《收藏》,《山东工人报》,《山东军事报》,《山东晨报》《山东商报》,《菏泽电视台》,《菏泽日报》,《菏泽晚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及《中国网》《人民网》《中国书法网》《艺术公社》等网络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出版《当代最近潜力和学术价值的艺术家——徐伟》丛书。

文学作品《母亲河》、《西部的诱惑》《高原红》《巴滩怀旧》等散见于各大报刊。

四十六岁墨迹选有感

徐伟

不惑之梦忆寒窗,数载立志少年狂。不畏仕途逍遥客,怎比苏轼徐文长,满腹经纶风竹影,悟道人生世炎凉。

莺啼菜花九月雪,夜阑入梦百草旺。曾亿作文六十日,十万翰墨笔下畅。今日不惑话已过,长叹十载误书堂。采得百花酿成蜜,谁知辛酸泪已殇。不知子夜谈经论,微风聆雨墨池香。

赵统斌

初识徐伟,是在十七年前的“小康村”采访活动中。五家媒体,各出一人,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采访本,各有各的“行头”。宣传部出一人带队,走村入户一个多月,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生动鲜活的稿件。我一直认为,那是那些年中“走转改”非常成功的一回。徐伟是电视台的记者,穿着花T恤,留着大背头,扛着摄像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看其眼神,却有些许冷傲,似乎是几分清高自许吧,不奇怪,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但他工作起来却十分投入,选取镜头也非常考究,作“大手笔”状。

“第一印象”之后的许多年里,似乎没了交往。只是在报刊上,陆续读到他的一些散文,大都是独抒性灵的文字,有思想,有观点,文笔也富有个性。从中知道,他是一个很真纯很自我的人。

忽然某一日,接到徐伟的电话,邀我参加他的书法展开幕式。我大为惊讶,此前从未听说徐伟练过什么书法。莫非“失联”的这偌多年里,他一直在由点线构成的黑白世界里摸索?我带着几分好奇和期待,走进了“茗仁居”。在这个茶社兼作展厅的所在,一条条曲径回廊,一个个宽敞的茶室,挂满了徐伟的“大作”。初识庐山真面目,我便为其舞动的线条、氤氲的气象所震撼和感染。这些草书作品,大都跳跃跌宕,笔墨酣畅,连绵不断,奇崛劲健,在充满自我张力的同时,深显着王铎的特点。王铎何许人也?乃明末清初“再造行草峰巅”的一代书法巨擘。其行草书,反甜俗,尚奇险,既得“二王”的萧散简远、骨力洞达和飘逸的精神,又能具有今草的潇洒;能融会张颠、醉素的笔势连绵、恣肆洒脱的风神和气势,又有狂草的奔放和自由,他代表了明末清初书法的最高水平。徐伟与大家对话,甚契己性。高点临习,路径正确,其书艺也进步神速。他入铎出铎,渐渐拥有了自己的面貌。笔势的连绵和“涨墨”的巧妙运用,就使得徐伟的书法作品,较之王铎,更显茂密、润泽、饱满和浑融。

看多了那些“气贯长虹”的大幅巨制,我似乎更喜爱那为数不多的几幅小品,三个字或四个字不等,疏淡,简远,自然,洒脱,弥散着佛性禅意,充满着迷人的魅力。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境界,既是书法的境界,更是书者的境界。

在书法五体中,行草自然是最能畅抒性灵和个性的。但大篆的拙朴和厚重,简隶的趣味和变化,唐楷的静穆和规整,也都各呈其姿,各有其妙,若是各种体式都能尝试一下,书写的体验会更加丰富,表情达意的空间也会更加广阔。

期待着徐伟有更加精美多样的书法作品创造出来,以使观者获得更多审美的享受。

文末,以一首小诗共勉——

黑白世界寄情深,笔墨氤氲舞瑞云。

字外功夫尤为要,苦修点线更修心。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菏泽日报社副总编辑)

知乐有味 书痴徐伟

草圣最为难,开篇一语,道出书法深邃。而今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草书原夲易而速,今返书之难而迟。心有疏密,手有拙巧,上品难寻。今人书草,涂鸦狼藉,少笔墨之韵。纵观书坛,独徐伟用筆颇俱三端之妙,点画有六艺之奥,可谓笔精墨妙也。徐伟善草行,尺牘尤为珍。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翰动若飞,纸落如云,天质自然,章法独道。有类云霞聚散,相遇成形,飞动增势,崖谷相倾于峻险,山水各务于高深,囊据万殊,字与书天成归一。徐伟文采可与书法比肩,情致随心,赋寒鹊归巢,谱亭榭芳草。游历山川,放歌大漠,书“岁月留香”,如斯其人文风墨茵,似陈年佳酿,回味无穷。徐伟重修为,意为先。而今评书者多以其形、其势而论,而未能知其奥。“禅茶一味”,其理隐而行意深,书卷气禅味浓,故天下寡于知音。天人合一,大化之境。天下无心外之物,“舍得”自然,坦荡人生,独见之明,他人不及。傍人莫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先贤之书皆不能尽其深意。徐伟品格独称其材,先其天性,后其习学,然智则无涯。且以风神骨气居上,兰桂虽在香隐,不以无人知而不芳也。痴于书更乐于书,故书者性识也,徐伟书痴世人皆知,苦于精专。早于司晨鸡啼书卷,晚迟守夜吠犬伏案,笔耕不辍,精魄超然,神彩射人。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可以心契,不可言宣。观其人如窥谷无底,虚怀深远。书行草精微,挺然秀出,情驰神纵,书法体势妙用玄通,師古而不泥古。探文墨之妙,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跡在尘壤,而志出云霄。诚如所述,犹蓬山沧海,吐纳风云,半入江风半入云,笔势似逸笼槛之众鸟,恣飞鸣天。见其书者无不心醉。书如瀚海洪流,徐伟文墨当称艺舟,恰同苏子赤壁闲游。半是风流半是痴,其中滋味谁人能解。

乙未年芒种时节 郑长训于天津凤凰台

书理藏真 痴者拙魂之徐伟先生

用朝圣的心境去领悟草书,驾驭草书,深邃草书并非人人能至,能书者多,懂法者少,能创新开拓者更是九牛一毛。纵观徐伟先生用筆可谓笔精墨浓,枯拙意行。道之独尊前贤,法效二王、意随八大、禅品弘一、拙雅谢无量、涉沾隶魁板桥……但书唯自己。具大家众多书体之基础,又独自突显唯美之大家风范。字漾洒漂逸,行如云龙,收能藏水,放可行舟,奔驰如马,静如处子,狂胜劲松,观其字常感是酒后雨中狂驰,又独处晨钟暮鱼之山寺之中。足现煞费苦心钻研后的泼墨惊天地,笔落泣鬼神的随心所欲。但其而言,也许真的是“好在酒后”。

徐伟先生多才,但不专攻书法,与书法比肩的还涉足文章、收藏,金石章印等等,特别对国学拾遗传承尤为凸显。与世无争是人生最高境界。恰恰是徐伟的善良与不争凝铸成他高尚品格和属于他自己世界的一方灵魂净土。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伟先生在践行这句话的同时又选择了精神领域的自由。作为人降生到这个世界,其实只有精神和身体二者属于自己的真实,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在人生的道路上,善待善行,徐伟先生善修行,仁为先,让物质让位于意识,隶魁板桥遗风的“禅茶一味”就是“舍得”后得到的大自在。笔法宕蓄现人生,浓墨枯拙高建瓴。当代无人可及。从齐鲁大地到青藏高原,从寒门学子到北上研读,徐伟游学多年,精通数门,深谙异行,造就了双重乃至多重文化背景之后,徐伟先生又对“入其行,出其外”后又终将选择了回归正统的草书狂拙之法,从而他所标弃的是旧瓶装新酒,从而在书法的道上力求开山立门。古朴高雅而又传神生动的艺术水平,道法自然,妙手取巧,精致入微,从九九归一的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选择。又从或一意义上说,徐伟先生的选择,是个人修养、志趣使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的值值取向。三分天份七分痴,效法万家作自己。折桂随月可题壁,留得清风懂其意。我想这就是徐伟。吾则“非细察不能明,非大悟不能道”,恕不一一。 是为序。 乙未仲夏 刘金林于抱石故里北湖鸣翠园

墨引灵泉自风流

——记书法艺术家徐伟

文/张兴彦

几个月没联系,徐伟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头衔——菏泽市榜书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欣喜之余,又多了一份期待。果不其然,“五一”假期过后一见面,徐伟便顺手递过来一本刊物,兴冲冲地汇报起自己近期的习书心得。

这是由《中国艺术报道》编辑部编辑、吉林大学出版社刚刚付梓印刷的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徐伟》”赫然在目。翻开泛着淡淡墨香的小册子,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行草书作品笔姿灵动,雄浑遒劲,苍劲古朴,刚柔并济,一派春风大雅之气象。品读他的作品,徐伟已走过了从写字到书法过程的艰辛之路,已迈上通向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道,具有了当代文人书法的浓厚气息代表风范。

应该说,在我所认识的朋友圈里,徐伟是最勤奋、最有悟性的一个。他性情率直,多才多艺,当过播音员,做过记者,能写诗,会摄影,擅书法,散文获过大奖,通俗歌曲唱得很有味道……

这些年,他行走在媒体和艺术之间,善人、善心、善言、善行,在感悟中提高,在提高中前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始终心无旁骛,把书法当作内心情感的释放,见字知心,字如其人。儒雅,清秀的他,把那种“大美不言,大璞不雕”的美感,充充盈到作品中去,使作品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处处飞扬着才气。这是既追求个性生命的活力也是艺术家天赋的才气。这更是他崇尚清朗、简淡、平静、祥和的人生理念所折射的缩影。 当然,这更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放下,自然,在大彻大悟中品读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徐伟对书法的痴迷是出了名的。他结交甚广,尤以书画界朋友最多。白天参加笔会,切磋技艺。晚上大脑中枢亢奋,常常夜半时分翻身起床,铺纸研墨,奋笔疾书,一折腾就是大半夜。以致妻子怀疑他是不是神经出了毛病。他潜心揣摩“二王”和米芾、王铎书法精髓,崇尚八大山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迹精华亦孜孜以求,临摹不辍。他熔古铸今,撷英咀华,不求笔笔皆有出处,但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其书法作品用笔率意洒脱,线条多变流畅,气息娴雅贯通,布白丰富精妙,既有率真自然之趣,又不乏雄健奔放的意态。酣畅淋漓之感一览无余,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徐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活动倡导者和组织者。作为菏泽市榜书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他为协会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网站、出刊物、办展览,他忙碌的身影温暖和感动着广大会员的心。

习书练字之余,徐伟酷爱收藏,特别是玉器、木雕和紫砂壶等。这是他对不同形式的艺术的体验,比如玉器的温润,木雕的线条和层次、紫砂壶的造型……这些都与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着的趣闻,如“蔡邕偶创飞白”“怀素种芭蕉学书”“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看船夫荡桨而悟笔法”等不胜枚举。认真体味艺术的共同点,笔下的作品才会更美、更感人。这是艺术美的基质,也是现代人审美心理的特性。徐伟努力把“澄心运思”和“神应思彻”的主观精神移植到书法创作中,依类象形,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他的草书或如古松苍劲、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拔,古拙而不滞,灵巧而不妖,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又如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细细品味徐伟的行书作品,正如他说的:书翰林遗风,撰儒家文化,追求文兰幽竹之墨趣,雅俗共赏之品位,使书法作品赋予极强的生命力。多年的临池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感悟,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巅峰之精华——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融汇到作品中去,形成了行书作品风格的江南婉约之美,极具笔意禅心有婉约、抒出心画自天成的高深造诣。作品中散发出了一种真实而醇厚的文人气息。作品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数十幅作品被日本、韩国、台湾及国内友人收藏。《收藏》《书法报》《中国艺术报道》《中国美术市场报》等媒体先后辟专版推介。他也因之取得一大串头衔:中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菏泽市榜书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菏泽市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还有,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这些看似和书法没什么瓜葛的名头,真实反映出他的学识、修养和字外功夫。

他在日记里深情地写到:“我寄情于翰墨,用笔舒展我的情怀,释放复杂的情感元素,让书法作品流露出生命的律动,去感染更多的读者。在这个缤纷的艺术殿堂里,我去寻找着一片宁静的港湾……”

“笔走乾坤意纵横,墨引灵泉心自明”。这就是徐伟,一个心无杂念、坚守信仰、正在默默崛起的实力派文人书法家。他对于书法的挚爱已渗入骨血,激励着他一次次从鲜花和掌声中平静抽身,重新踏上布满坎坷和荆棘的艺术之路,带着希冀和梦想铿锵前行。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菏泽市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协会会长)

作品中流淌着我的血液

菏泽日报记者张啸

徐伟我们是同行,他供职菏泽电视台,职业是记者,但他自幼酷爱书法和文学,号舒缘斋主人。书法初学二王,后研习王铎、傅山、黄道周等,追求文兰幽竹之墨趣,雅俗共赏之品位。自幼喜爱 勤学苦练

徐伟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学生字体的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都不敢怠慢,写得字不敢说好,也是工工整整。其舅舅在学校工作,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间对练字产生了兴趣。不但练习写字,平时也注意学习舅舅的书法。他自己说,写字和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写字只是让字体好看一些,而书法是一门艺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个人的喜怒哀乐都能融入书法作品之中。

因为条件差,一开始徐伟只是拿着树枝在土地上临摹喜欢的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初中时,他开始搜集旧报纸、废纸用来练习书法。一张旧报纸,写过一遍后还不舍得扔掉,等字体干了在反面再写一遍。

年龄小的时候都想着盼着过春节,可徐伟的期盼却有其他的原因。过春节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欣赏别人写春联对徐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到春节前期,徐伟在别人写春联的地方一呆就是一整天,看过之后晚上回家抓紧练习。不惑之年体会书法四境

徐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日本游人来到中国,在西安碑林看到一幅作品,欣赏片刻后,跪在作品前嚎啕大哭。书法作品表达的感情和这位日本游人当时的感情相同,触动了他的情感。“就像我的书法作品中也流淌着我的血液一样,书法能舒展自我的情怀。只有达到痴迷的程度,才能达到一定的书法境界”。

不惑之年的徐伟,体会到书法艺术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用手写字,这是最初的练字阶段,纯粹的写字;第二种境界是用心写字,随着书法层次的提高,认识到的新的境界,徐伟练习“草书”,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突现灵感,马上起来挥毫泼墨;第三种境界是用情写字,书法基础打好后,作品必然会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像古代的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家;第四种境界是用意念写字,超越自我是书法的最高境界,齐白石善画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虾的千姿百态,用的就是意念。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徐伟追求文兰幽竹之墨趣,雅俗共赏之品位。线条的流畅,笔锋的婉转,让他的书法看来清新、淡雅。

他的家中,到处都是创作的作品,勤加练习是他一直坚持的好习惯。徐伟指着墙上的一幅作品说,像这幅 “月落乌啼霜满天”,大脑中要有画面的感觉,写出的字才有意境。大俗大雅是一种境界,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乡野农夫,好的书法作品都能使他们眼前一亮。

雅俗共赏是徐伟书法的追求,大俗大雅让许多国内外友人都喜欢他的作品,可他从不卖自己的作品。今年花会期间,韩国化学博士、韩国斗本株氏会社会长李大熙先生,专门来菏泽收藏了徐伟的书法作品。

书法就像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徐伟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灵感突现,这时,他会马上起来挥毫泼墨。徐伟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沉浸在这个无声的黑白世界里,忘却世间的烦恼与忧愁,忘却了功名与利禄,书法对于徐伟就似炎炎夏日里的凉雨,刺骨冬日里的暖阳。在徐伟的日记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寄情于翰墨,用笔舒展我的情怀,释放复杂的情感元素,让书法作品流露出生命的律动,去感染更多的读者。在这个缤纷的艺术殿堂里去我寻找着一片宁静的港湾。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徐伟用生命的血液寄情于每件作品中,释放着对艺术和生活的激情,书写的每一字在他眼里都似一个跳动的音符,在无声的黑白世界里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曲。每一首诗都包含着一种情感,或大江东去的豁达,或小桥流水的细腻,仔细看徐伟的作品,这种刚柔相济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徐伟草书的魅力体现。徐伟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是让每一个看到他作品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山河的壮丽和气势,感受到张力带来的力量和熏陶,感受到刚柔相济所赋予的生命乐章……

书法与我为伴:用生命的血液寄情于作品——访书法家徐伟记者 王静 宋春晓

刚踏进徐伟的书房,一阵墨香扑鼻而来,随即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书法作品:沙发上、书桌上,甚至用来小憩的床上都摆满了他的“宝贝”。

能见到徐伟确实不易,本身他和我们是同行,平时的采访任务都很多,工作之余还要参加全国各地的书法活动,再加上平日里上门求字者络绎不绝,所以他能从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天赋+悟性+努力=草书徐伟徐伟出生于1970年,从7岁开始,他就钟情于书法,加之周围环境的熏陶,家人的支持,以及自身对草书的天赋与悟性,徐伟学习草书可谓如鱼得水。他从未拜过师,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他自己的天赋与悟性,当然,这与他从小的勤学苦练也是分不开的。

由于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的限制,那时的徐伟买不起笔墨纸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练习书法的热情,每一次看到喜欢的字体,无论在哪里,他都会捡个树枝在地面上临摹,那时的他最喜欢下雪天,因为厚厚的积雪很柔软,可以拿着树枝尽情的“挥墨”。小的时候我们都盼望着过春节,徐伟也不例外,但他却不是我们盼着穿新衣、戴新帽,而是盼着写春联的人。一到春节,写春联的人忙的不亦乐乎,徐伟也高兴的不亦乐乎,因为欣赏别人写春联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从握笔的姿势到毛笔运转的笔法,每一步他都看的很仔细。书法是我生命的伴侣现在的徐伟已近不惑之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但他从未放弃过书法,徐伟说书法是他生命的伴侣,每幅作品中都流淌着他的血液。他,离不开,放不下!“学楷必静其心,学行必具其态,学草必动其情”,是的,徐伟在挥墨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深入其中,写诗的时候都是按照诗的韵律去写,那一刻,他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吟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书法就像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徐伟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灵感突现,这时,他会马上起来挥毫泼墨。徐伟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沉浸在这个无声的黑白世界里,忘却世间的烦恼与忧愁,忘却了功名与利禄,书法对于徐伟就似炎炎夏日里的凉雨,刺骨冬日里的暖阳。在徐伟的日记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寄情于翰墨,用笔舒展我的情怀,释放复杂的情感元素,让书法作品流露出生命的律动,去感染更多的读者。在这个缤纷的艺术殿堂里去我寻找着一片宁静的港湾。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徐伟用生命的血液寄情于每件作品中,释放着对艺术和生活的激情,书写的每一字在他眼里都似一个跳动的音符,在无声的黑白世界里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曲。每一首诗都包含着一种情感,或大江东去的豁达,或小桥流水的细腻,仔细看徐伟的作品,这种刚柔相济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徐伟草书的魅力体现。徐伟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是让每一个看到他作品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山河的壮丽和气势,感受到张力带来的力量和熏陶,感受到刚柔相济所赋予的生命乐章……

在整个采访中,徐伟的情绪都很激昂,让记者感受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徐伟为他的书房取名“舒缘斋”,“舒”本为“书”,亦可为“抒”,其意是与书法结缘,舒展胸怀,抒发感情,书法人生。草书让他感悟到超越自我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烟雨江南记

徐伟

又闻鸟儿啼,燕子啄新泥,无意绿染柳,桃花枝上头。

不知是无暇顾及身边的百花,还是春的脚步悄无声息。恍惚中,甲午的春天已至暮春。或许是因忙碌于菏泽榜书家协会的琐事,什么柳初芽、梨花雨、杨柳提、杏花红、绿莺啼;什么踏春的郊游、花下的舞姿、萌动的小草,春的感觉似是匆匆而逝。是日,伴着书香,闲暇之余,静观由吉林大学出版社为我出版的中国最具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法家作品集,细品张谓诗早梅时,油然心动,书意中江南婉约之美的韵味让我浮想联翩,何不以婉约之美书写江南烟雨的诗情画意,以诗书画的意境阐释一种禅意的美。受此灵动,提笔记之。

江南的春夏秋冬、江南的风花雪月、江南的小桥流水、江南的兰亭,江南的八大、江南七贤、江南的山水、梦幻如韵的江南。打开了心扉,所有的江南记忆便浮现眼前。沿着古人的墨迹去找寻昔日的江南西湖十景,去找寻江南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去找寻江南的诗画美景,然后畅怀抒情于笔下,惬意矣。

追慕古人的心迹,这是唐人眼里的诗情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如海的江南醉过白居易;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牧笛及月明楼的美景留过李煜;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黄埔松曾迷恋驿桥边的晚风笛韵------

这是宋人笔下的缠绵江南:品味着苏东坡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意境,解读周邦彦芳草怀烟迷水曲的风流艳遇;共鸣戴复古笔下的万柳堤边行处乐的绵绵吟诵-----

谁言岁月无情,再忆江南梦再现。

谁言红尘辗转,待我笔下忆江南。

2014 2014清明节于舒缘斋 徐伟记之。

心路

徐伟

信步于季节所赐予的枯枝树影下,畅游于灵性与思绪的小径上,感悟着自我。没有了惜日的狂妄和躁动,没有了梦的绿色和希冀,象是秋季里最后一枚枫叶,虽也是一种意境和思绪,但怎么也躲避不了冬的力量,怎么也抹杀不了秋季最后的一缕风景给人们留下的不忍心和留恋,就这样俏然而去。似乎忘记了打声招呼,也没有来得急亲吻一下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同路人,就这样去了。有人说这就是留不住的青春。此时,唐寅的七十词又在上了我心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生七十有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寻求一份宁静

徐伟

人世间总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围囿着我们。试图摆脱,却又纷纷挠挠的纠缠不清。也许这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所赐予我们的矛盾的人生。

而人生,没有矛盾何来精彩?没有阴晴圆缺哪来那么多悲欢离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多的凡夫俗子在“心如止水”的大千世界中悠悠地行走着。幻想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幻想那百般惆怅的情感飘向梦开始的地方,幻想那梦寐以求的梦想在独特的氛围中能亮丽一次,即使是美丽的瞬间也在所不惜。因而,太多的凡人在平淡的世界中更想找寻这一种无法言喻的美丽,能悄无声息地绽放在心灵深处。但我们依然生活在真实的天空中,依然每天呼吸着新鲜的氧气,依然每天做着自己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着热血的躯体,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理由。不是为某个人而活着,至少在自己的世界中为自己而活着。在生活的空间中我们存在着一种价值,一种信念。让我们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生活为此而快乐着。于是,在自己内心深处,发觉有一种理想的臆念支撑着我们,除了生活的物质,我们还拥有精神的寄托。无可厚非,这是千百年来一直吟诵的话题,也是一直深藏在心灵的最底层,用一种无法形容的隔膜把它牢牢地捆绑在狭小的支柱上,成就了最为隐蔽的地方。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又让世人久久难以忘怀呢?易安女士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又道尽了人世间多少离别相思之情?情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此情此景,尤其让我们感受人间的喜怒哀乐是如此的情真意切!

书法是文化底蕴流露于笔墨的艺术

徐伟

书法是我的酷爱,更是我精神的至高追求.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的海洋里,才能够真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种感觉和享受是不常被人理解的.习书多年,从书法前辈的墨迹中虽然汲取了无数营养,但我从不敢谈到书法艺术,因为艺术是无止境的茫茫天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只希望自己是常在这条路行走的人.古往今来,凡知名书家必是有高深的修养和底蕴,当然悟性和灵感是走向书法殿堂的必由之路,没有了这些,作品则是苍白的,乏味的.能称为艺术的作品是书家情感的流露和释放.是精气神的凝聚.要让作品象音乐一样有音符的旋律,象隽绣的河山一样有美的气韵.字写的漂亮但不是书法家,让大家一看就白的作品不是艺术品.

雨中云台山

徐伟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市的修武县,据菏泽大约260公里左右,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早就耳闻云台山不错,99月21号,终于有了机会。8九点左右,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在朦朦细雨中起程了。

(一) 温盘峪暇思

也许在雨中看山更有意境,特别是这初秋的第一场小雨更让人感到格外的清新,我这样感觉。午饭后,我们一行五人,在当地朋友在陪同下走近了我久仰的云台山。驱车大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下车首先看到的是温盘峪几个字,也许是因酷爱书法的缘故,在慢慢品赏酋劲笔法,细细品味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便走上了一座桥。走到桥的中间往下看去,瞬间,我就被那深不可测的大峡谷一下陶醉了,再也没有时间考究那书法的渊源,便急不可奈的收敛起如此美丽的仙境。于是我的朋友说,这里真有江南石林的感觉,我的爱人说,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比喻这峡谷不会是离谱,的确还真有哪种气势,而我想到的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功所赐于人类的丰厚礼物。

沿陡峭的山壁往下走,进入眼帘的大峡谷,拌着远处传来的那种让人有着回归自然感觉的水响,我似乎又回到了我久别的大西北 ……,我神往山谷,眷恋那山水的隽秀和灵感,是它培育了我的胸怀,培育了我的情和对大自然的挚爱,但更多的是,哪些铭刻在心中的记忆,便是铸就生命的乐章。当每每遇到挫折的时候,想起那悠然的峡谷,那自由的野鸽和小鸟,那畅游水底的鱼儿,那昂首在野草中期盼的旱獭,就让我重新有了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峡谷中,和伙伴的戏嘻让我记忆犹新,在一泄而下的激流中,找一处净水池钓鱼,在水花飞溅的河流中寻找奇石,躺在长满野枸杞的枝条下小栖时,和伙伴门谈一些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事,虽然疲乏,但觉其乐融融。眼前的景色不就是我的记忆么?我搜寻着我远离的故地。

不知什么时代,远古时期那神奇的造山运动应是把一座山给切了两半,是东方女神的力量,还是天地对这片平原的恩赐,山石和流水相撞的咆哮,象是在诉说着这段不被人遗忘的传说。穿过石洞,眼前豁然开朗,抬头望去,细细的雨珠从象是垒砌起来的山崖上垂下来,崖顶缭绕的云雾轻轻的漂浮着,看到这些就彷佛置身于梦中;往下看,贯耳的水响,象是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那么的高亢,那么的激情,而这时的感觉,人那么的渺小,生命那么的珍贵。

洗去世间的尘俗,还原一个真正的自我。我看到许多游客争先在从山壁中涌出的泉水旁洗一洗手,净一净面,似乎在此处、此境,此时,才能洗去那对茫茫人世的一腔愤郁,洗去心灵深处的污秽,祈祷命运的曙光,祈祷生活的幸福,祈祷爱的温馨和浪漫,不是么,那虔诚的目光在面对那清澈的山泉倾诉着。

秋色中的温盘峪在雨中更加秀美,山崖中随风摇曳的野菊花映衬着绿叶中那嶙峋的奇石;空中飘落的雨珠砸在水面上渐起的层层涟漪;崎岖的山道上游客或鸟瞰,或拍照,置身其境,彷佛一幅丹青笔下的写意山水画。我欣赏温盘峪,它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丽风景……

(二)奇趣小寨沟

离开温盘峪,已是下午四点左右。朋友说,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能选择一处景点。于是我们走进了小寨沟。

走上几个台阶,崎岖的林荫小石路便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番境界。由于刚下过雨,清新的空气,山树枝头上不时滴下的雨珠,隐隐飘来的野花香,惬意,悠然。漫步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看着那爬满树枝的山石,我马上就想起了古诗中哪些描写雨的诗句:桐荫滴水聆琴声,石壁挂藤通篆意;留得残荷听雨声……,也许这就是小寨沟的魅力了,我这样想。

走出这段小石路,眼前就是朋友给我们介绍的那个小瀑布了。瀑布虽小,没有黄果树的宏伟和气势,但足以和它相媲美。瀑布前清澈见底的一潭泓水,伴着远处传来的悠然乐曲,像是来到了傣族小寨,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里,似乎所有的烦恼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在慢慢咀嚼着自然所恩赐的午餐。

沿山路往上走,大约十分中左右,便来到了另一个景点,我称它为情人潭。当我还沉浸在瀑布带来的迷恋中时,我又被吸引了。三处小瀑布汇集一起,就像两个妙龄少女在追逐一个青春少男,不过,我却把哪个最小的一个称为“第三者”。但这个“第三者”却让人怜悯,让人爱恋……。

往前走,是洗砚池。把这里称为洗砚池,一点也不夸张,硕大的一块石头,没有任何的人工雕饰,居然就是一个天然砚台,不知何年何月哪位贤人在此挥毫过,便留下了那山峰、那泉水、那野花、那奇石……,留下如此绝妙的仙境,给后人以向往和留恋。就当我沉浸在美景中飘飘欲仙的时候,我朋友的一声招呼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此时的我已远远落在了他们的后面。

“不老泉”,我的朋友说,你看前面就是不老泉。我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看去,一股细细的泉水从一块凹进去的石缝中济出来,缓缓沿石壁流进小溪。听当地的朋友说,不知道这个泉流了多少年了,从人们的记忆中,这股泉水就没有干涸过,所以就称它为不老泉,如果喝了不老泉的泉水,就会长生不老,听完这神奇的传说,我顾不上许多,便摸着水中的几块石头蹿了过去,走到不老泉边,伸手接了些泉水,细细品了一下。的确,这甘甜的清水是那么的清爽,那么的甜蜜。

越过不老泉,又攀了一会山路,当我们准备找一处地方小憩的时候,突然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视线,我们不约而同的说,太神奇了。这哪里是小寨沟,这不是梦境吗,只见三面的陡峭山壁被浓浓的云雾裹了起来,根本无法辨清山峰在那里。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我的朋友说,我游过许多名山、明水,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的美景,云台山真名不虚传,难道云台山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吗。于是,大家在此时象是忘记了疲劳,备足了劲向石壁近处攀去。

走进石壁,眼前的云雾好像少了许多,但还是看不到山顶,我们都极力抬头向上望去,几道细细的瀑布象是从天山下来,一会断开,一会又连在一起,看到这些,我们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于是大山也给了我们回音,哎……哎……,

在这块巨大石壁前面的一潭水中,那块不知是哪里飞来的蝴蝶石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是七仙女洗浴的地方;这里是上帝的饮马池,梁山伯和祝英台曾在这里约会……。

下山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的朋友说,找个时间我们还来这里。这就是云台山,我记忆中的云台山。

2002.9 23 发表于菏泽广播电视报

巴滩怀旧

徐伟

(巴滩是青海省同德县的一个小牧场,是我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有的我抹不去的记忆和美好憧憬——)

如果人生的道路上总要有归宿的话,那么我愿选择我心灵中的一方圣土---巴滩。

巴滩的雨、巴滩的水、巴滩的秋、巴滩的牛羊和牧草——依然在岁月的轮回中重复着时光的记忆,演奏着不变的古老乐章。我追寻着一缕阳光努力寻找着曾经的梦。

巴滩,我的第二故乡。忘却不了是缠绵的往昔,我乘着黄河逆流的风帆,捧着的一颗希冀与渴望的心,从鲁西南那间茅草屋走出,满带着黄土气息的童真,扑向了青藏高原的怀抱——这块我心目的圣土。

我迷恋古朴草原的风情,那朝霞中奔驰的骏马,那皑皑雪山上的牦牛,那白云般的绵羊,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所带来的乐趣。这里,有我失去的欢乐和歌声,有我梦想的乐园,有我探索自然神秘世界的童心。不曾忘记,油菜花飘香的季节,辛勤的蜜蜂,温馨的花香,百灵鸟的啼鸣,藏家人勤劳的身影,这里处处洋溢着丰收带来的喜庆,处处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和诱惑。站在草原上远眺那重叠的山峦,一切都是那样的原始,一切都在没有任何雕饰中彰显着自然的魅力和张扬,令人陶醉和向往。这方圣土,净化着心灵,启迪着人生。

草原的黄昏是最让我迷恋的,我曾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土丘上,品读着黄昏的帷幕里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思慕着美丽的大草原,追忆着夕阳洒下的余晖中被染红的轻纱般的云彩让我如醉的梦幻。这就是我的心旷神怡。

大自然的神奇更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在这块土地上繁衍升腾。青海湟鱼便给我留下的美好的记忆。每年的夏天,我们几个少年的玩伴就会到大峡谷中钓鱼,这是很有乐趣的活动。因为的峡谷中的水流湍急,每次也只能钓几条鱼,但从中的乐趣是无以言表的。在峡谷中,躺在石崖上看着巴掌大的蓝天和白云,听着水浪狂吻山石的声响,嗅嗅身边的野花香,舒服极了。即使感到劳累,也兴致勃勃的峡谷两岸的山石草丛中,忘记了忧愁和自我,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兴趣来时,哼上几曲青海民歌,歌声在峡谷中回荡,浓郁的青海乡土韵味萦绕其中,乐哉,悠哉。有时,我们一起追逐野鸽子,有时,躺在是草地上享受着阳关的沐浴,静观浮云从头顶拂过,聆听汩汩的泉水从身旁流过,这所有神圣的自然之子真诚的坦露在眼前,仿佛置身于仙境。这就是无我,就是超越。在接受了神灵的洗礼后,才有了今日与世无争

。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生又图谋什么?所有的人性满足无不来自自然的恩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以各样的方式栖息着,谁也无法摆脱造物主所给予的所有生灵,这就是物化和人类的图腾。

时间会改变一切,环境会造就一个人的灵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会在各种情愫中感悟不同的色变:真的、假的,黑的,白的都会在人生中品赏的咀嚼。

巴滩的雨、巴滩的水、巴滩的秋,在我不灭的童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11991年1月30日发表于青海青年报

溯源

徐伟

西部是神秘的,也是伟大的。

(一)

古老的名族自古以来都跪求于一个偶像——西天神秘的佛。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天,是因为这里是阳间之巅。正因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人们才从四面八方而来,全聚在这个焦点上,领略凡界的尘埃。超脱也是一种幸福,神圣这样说。

寻根就要溯源,正因为这里是天之角,人们才捧着一路风尘,踏着坎坷和泥泞,登上石头家族的台阶翘首于殿堂,送一缕香火,许满腹心愿。这是虔诚的奉献。

(二)

长江、黄河两条巨龙是巴颜喀拉各拉丹冬怀抱中的绵延伸展。寂沉于远古的生命之源,带着一种文明,带着对茫茫大千世界的一腔热情,呐喊着,咆哮着,,于是从这里开始,便唤醒了憧憬蓝色之梦的麻尼石,历史从此有了新纪元。当大地成熟的时候,人类也栖息繁衍。

(三)

终因创造了奇迹,才蓦然回首,于万古寒月惠顾的日月山上,屹立凝望,莫非它是自然的逆子——倒淌河,编制了一个古老神话。在群群白鸥的高原之湖,溯源者都远在这里注下人生的航标;那饱经风霜的鼓浪屿向人们展示着天外的问候。我向往这里,青海湖博大的胸怀和原始的神韵。

(四)

不愿再探深邃的经典之著,信仰和朝拜也都意味着人生。一种情愫窥视到心的边缘,迁徙着的牦牛羊和牧狗,不也是一种风景?西方女神的裙带在烈风中飘动,何以是撼人的歌喉,才成为草原的风情。马头琴的旋律总是那么久远。

西部是神秘的,也是伟大的······

19901990年3月发表于青海青年报

大西北,我心中的热土

徐伟

大西北,每当有人提起她便会和萧条、冷落相联想;便会在眼前展示出一副风沙迷茫的大漠之图;便会让人想起塞外那朔气传金号的古战场那凄寒之夜。大西北,这个字眼,自古以来在人们眼里就是落后、贫穷、荒凉的代名词。提起青藏高原,人们也就会拿野蛮和愚昧来比喻,似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盘古开天到今天都在延续着一个信条——与世无争;似乎在这个民族的躯体里,上帝灌输着依附的血液,永远流传着一个不争的传说。还有大西北那茫茫的黄土高原,黄色的土,黄色的山,黄色的风,黄色的沙,还有那条黄色的河。荒凉、野蛮、落后、贫穷、落户,黄色,仿佛这是对大西北最好的形容。

历史不会歪曲每一个事实,真实才是公证人。当强烈的好奇心在我心中涌起时,我便撑起了西去的帆,踏上了西去的路。在神圣的人高原上,我开始寻找一个古老的真理和梦想。

这是一片神奇而又伟大的土地;是我心中的一片热土;她充满了传说和希翼,她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大西北,她是江河之源;她是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历史长河中的奇葩。她不但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珍贵的古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孕育了一个勤劳、剽悍的民族。

古老的民族,捧着一路风尘在对西天信仰和崇拜的路途中,诞生了藏经这珍贵的古文化;创造了世界罕见的布达拉宫。这是西部人们的伟绩;这也是古民族智慧和才能的见证。

西北,有我金色的童年和美好的过去。

敦煌,这是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宝库。古丝绸之路,把西方和中国连接在了一起。从此,华夏的子孙也被西方人另眼相看。勤劳的民族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又描绘了一幅不朽的蓝图。至今,还流传着:“金张掖”、“银武威”、“醉酒泉”的动人传说······

在漫漫的丝绸路上留下了西北人的脚印:卫青、霍去病的英雄战绩;班超出使西域的动人故事,还有今天勇于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当代西北青年,无不显示出勤劳勇敢的风格。

西北,是一片神圣而又值得人们思考的土地。

西北——祖国的宝藏——我心中的一片热土!

19931992年5月发表于牡丹晚报

东海雅集记

徐伟

岁在乙未之初春,元宵之日。会于东海香道。阳之盛,紫气旺,生灵动。盛世之气象矣。一时间,赵王河畔,东海之居,雅士云集。歌者裂石之音,萦绕其中。诵者,抑扬顿挫,身临其镜。书家,晋韵唐法,翰林墨灵。画者,道子之风,丹青追宋。白发瓮陶吉为先生,梅兰竹菊,慧心兰质,金石纷呈。东立兄笔意酣畅,境由心生。榜书家葛焱兄,庙堂之气,笔墨生情。山水画师邓在举,风光无限,记江山之隽秀,山河之壮丽。香女陈氏,妙道生花,慧心明智。贤者赵东,王强举觥之豪情,雅士之恭敬。今日之小雅,晚餐于游船之上。火树银花,鞭炮齐鸣。虽无管弦之乐,胜似万籁之悦耳。观灯品茶,以香论道。悠哉,乐哉。香道道香道道入圣,墨香书香香香悠远。乙未之元宵。徐伟并记。

丹乡十贤,水墨归来,序。

徐伟

中国牡丹城,悠悠古曹州。溯源千古,圣贤桑梓。昔日赵王河畔饮战马,牡丹园中咏墨灵。今日水邑林海塑花城,书画贤士集精英。今至二零一五,一元之始,花城贤士葛焱,徐伟,郑长训,董超玉,冯振,彭述超,樊海鹏,闫红岩,刘雪峰,杨秀玲结缘之时。十贤联袂归乡,一时但见,精英荟萃,方家云集,二王之风,苏子之韵,法贴盈目,翰墨飘香,乐哉,快哉!书画乃中华传统之瑰宝,民族之灵魂。凡才学之仕,无不徜徉其中。摘其英华,佩其香梦。今日十贤归来,异彩纷呈,画者追道子之意,书者采右军之韵。撰儒家文化,书翰林遗风。方寸之间,放万里之襟怀。承蒙方家垂青,以书画为友,联谊友情,切磋技艺,尽在不言中。十贤顿首。

舒缘斋随笔

徐伟

书法是我生命的伴侣,每幅作品中都流淌着我的血液。我寄情于翰墨,用笔墨舒展我的情怀,释放我的心声。让作品表露出生命的律动,去感染知我的心怀。这就是我书法给我的力量,给我不懈追求的力量。在这个缤纷的艺术世界徜徉,去寻求一个静谧的栖息之地和宁静的港湾,我依恋着她,我深爱的书法。

意境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意境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谓艺术。才可给人以启迪和感染。在无声的黑白世界里让律动的线条赋予音乐、舞蹈的旋律和音符,她包涵着书家的情感,让你感受到山河的壮丽气势,感受到佛度里的禅悟和静谧,感受到张力带给你的力量和熏陶,感受到刚柔相济所富有的生命乐章。这就是我追求的境界。

我的作品中流落出对艺术和生活的激情,张扬着我的情怀,有我对生命的感悟,有我的心路历程。每当走进我的书房,墨香便沁入心脾,心旷神怡。一笔、一砚、一墨、一情。时感明月清风相伴,时感雨打芭蕉之境。

书家须是博学者,学识、涵养、底蕴必胜高一筹。人生的历练,墨池的苦临,才有可能创作出精品。特别是习草书者,必须具备天赋加技巧,然后才可挥洒笔墨,书胸中豪气,展美妙乐章,把诗境、画意、禅意流落于笔端,烟云共生,奇志逸韵凝聚于纸上,便纵有万种风情跃然眼前,或飘飘然凌云之志,或黄河汹涌奔泻之雄伟,或蛟龙腾飞之意象,或舞动少女之婀娜,或风雨雷电之气势,或西施浣纱之妙境,美也,如诗如画。

我感悟学书的四个阶段:第一:用手写字,这是比葫芦画瓢的阶段。第二:用心写字。这个阶段感悟书法的魅力,学会了章法、墨法等基本技巧后,进入书法的创作。第三:用情写字,把书家的各种情愫展现笔端,或喜、或悲、或音乐’或舞蹈等等。第四;用意念写字。这是无我的境界,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似与不似的境界。在无度的空间里尽情的展现自我。

书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个性是张扬彰显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书法作品中的浓痰干枯,疏密虚实要尽情的展现,要懂得阴阳的关系,如果从笔势和空间上摆脱写字的概念,就是书法的哲理。线条流畅,顿挫自然,体现出书法的乐感和生命的旋律,这就是活的线条。在书写中运用各种笔法,左右避让,上下浮动,作品就有息息相通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的使用价值已不在,艺术价更高。作品要有艺术性,自然性。这样的作品才有价值。书写千万次的商品字都是在复制,没有价值。比如四个字的厚德载物等等四个字的内容已被书家写了千次,这样的作品价值多大?

草书作品中的抑扬顿挫是表现书家性情的符号,大开大合,多变让作品增强感染力,有激情留露出书家的情怀,感染自己才能感染他人。

书法家的闲散之心非常重要,闲静的候才能慢慢悟道,慢慢提升自己的水平,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有在感悟中才能感受到。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不开古典文化支撑,个人修养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淀。

吾习书二十余载,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终不见艺之进步,随其临池悟道,自有汉风之神韵,王铎之气势,黄庭坚之洒脱,行书有西施浣纱之韵,江南婉约之美,草书有嫦娥舞袖之幻,行云流水之势。

简约是一种大境界,那返璞归真的状态是人生的沉淀。沉淀后的人生如诗寥寥几句就摄人心神,如酒区区几滴就沁人心脾。

疏朗、淡泊、宁静、梦幻自然流露于纸上,让作品蕴含宁静,暗藏淡泊,酝酿天人合一的豁达。

学书之妙贵在悟道,自好写,法难求。气韵源于修养,高古始自先祖,自然卓雅实为艺术之巅峰,书卷气乃为最美韵味,这些格调皆源于读书,唯书所得,书中有色艳于西子,书中有花相与百卉,吸取楚辞之风骚,汉赋之酣畅,唐诗之俊逸,宋词之雄阔,元曲之典雅,明清小说之厚重,方可通神,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真正艺术品无不书纳万象,字内含情蕴理抒怀。笔墨结体布局彰显书家之襟怀,性格情趣,处处感受到自然清雅、和谐、淡泊。一幅一卷乃肺腑之诗篇,磨练积淀中高雅之格调。灵魂卑劣空虚、粗俗,胸无点墨之人,只能成为字匠也。历代大家无不是学问家、文豪、诗人,或儒释道大家。字外功夫乃真正艺术家之根基。

书法作品如果没有韵味,如同干枯的树枝没有绿叶的滋润,便失去了生命的所在,可视为俗于匠,通俗讲就是作品没有了魂,魂是贯穿了作品的元气,这就是韵,如青春少女,如婀娜杨柳,可人、可美、可惜。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把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皓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重笔法、润墨色、精布局,此为书法之基。

而看不见的美好,

就得用味道来概括了。

情怀、风骨、韵律、灵魂…

书法之味,回味无穷。

字所精良在法度;书之妙趣当字外。

借古法、借自然、借姊妹艺术,掌握书法技理。

字好,在法、在手;出味,在意、在情。

学久熟之,以我性情,写出“味道”。

陆游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书法亦然,古今不更。

学识与素养,乃书法味道之源。

融修养、品格、文学、史学、哲学、美学…

学识真,精妙通达;

学识深,意气平和;

学识高,胸怀豁达;

学识广,联想丰富。

味道是书法的灵魂。意境,情趣,格调,气韵,金石之气,书卷之气等,彰显出文人之味道。琴棋书画诗酒茶乃传统文化之经典,感悟其中龙飞凤舞,铁画银钩,清风厉水,龙跳天门,清风出袖,明月为怀,游烟连云,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等等。其中之艺术气息,细细品味后方得之神韵。

草书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作者在精神、审美、风格,及对欣赏者产生的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一般地说有些行书也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试举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为例,全帖自首至尾,书家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书写的气势愈来愈盛,字亦越来越大。书作由平稳渐趋跃宕,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疏密对比上书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规是笔画少则字宜粗壮,给人以紧密感;笔画多则字宜纤细,给人以疏松感。苏东坡别出心意,反之而行。写到“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最后八字时,书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无法控制的程度:字写得既重且大,形成内敛外张、动荡不安的气势。书者这时把郁积于心中的苦闷、愤懑之情一并宣泄出来,尽付于笔墨之中。

书卷气是最高雅的气息。书法作品讲究味道,气,韵,雅,表情达意,才为书法作品

生命在不同的状态中担负着不同的角色使命,一如古人那般“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傍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每个生命有每个生命的神韵,每个生命都有每个生命的风骨,这杯茶,倒映着每一个生命,相聚在这几盏茶之中,让你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对于方外之人而言,一盏茶要尽可能沏到淡而又淡。古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人的富贵荣华自古以来就不是老天可以左右的,亦如杯中的茶一般,有人执着于个中滋味,所以不得清闲。若能安安静静地泡上一壶茶,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必要的,要像一杯茶一样,学会在平淡处享受返璞归真。 心之灵,茶之静,一如在石上听水声,浩浩潺潺,粼粼冷冷,恰似一部天然的乐韵,茶的韵味,就在于沏茶者的百般冲泡,品茶人的万般思虑,茶在纷纷扰扰之中保留了一份干净,心在娑婆世界中需要水的灵性去滋润,心的空灵在茶的滋润之后,眼前的世界会欣然蕴藉。 古人说耳目宽则天地窄,或许是因为众生太多地去用眼耳看世界,这世界就变小了,人的欲望正是因为看过太多繁华而愈发增多,倒不如在海潮之中,或学憨山大师,一心聆听山涧潺潺流水之声,或学观世音,聆听海潮之空旷。 放下万缘,拂去尘埃,放空心灵,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沏一盏百味之后,酝酿成只有淡泊味道的茶,蓦然发现,所有的人情、经济、贤德,在一盏清茶中淡淡地消融。那时候你才明白,所有的束缚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的心境把眼前的世界框了起来。

书法讲究味道,气韵,气息,拙雅,有书,有法,有道,有情,有意境,有阴阳,有哲学。字好写,法难求。高古始自先祖,气韵源于学养。拙雅实为上品。徐伟随笔。

徐伟书自作诗

又闻鸟儿啼,燕子啄新泥。无意绿染柳,桃花枝上头

初阳上窗棂,鸟啼唤梦醒。春到百花艳,何恋情亦浓。

晋韵唐法悟宋意,书出西子凝墨魂。笔淫禅心有婉约,舒缘心画自天成

红艳一枝醉李白,枫桥江边留杜甫。苏子寒食欲惜春,易安晚来黄花迟。

冷月竹邀梅中雪,灯下横琴读文章。此时此景最相宜,案头砚池留馨香。

孤香冷艳雪中梅,不为争春易素心。任之桃李显华贵,唯有寒蕊识红尘。

潺潺秋水落叶缓,枯荷点雨忆绵绵。苏子寒食长亭晚,陶潜爱菊恋南山。

白鹭柳枝头,桃花带雨过。微澜荡轻舟,原是故人缘

秋雨潇潇风有意,梧桐叶落恋春泥。夜听空竹敲诗韵,窗几思君时光移。

春风已绿江南岸,梦里依旧故园。曾忆牡丹楼,今朝芬芳艳。归心似箭,筑屋常望沙滩。海鸥一线天,金戈铁马去年,换了人间。江河千古同,源是秦汉。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765.625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