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理财讲座

青铜器市场上演“画皮”术 当心文物变“废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莫雪  来源:中国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4-11-18 00:05:48

    青铜器皿的成功回购应该是2014年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新闻之一,而皿天全方罍的回归也引起收藏市场青铜热,而每一次收藏高潮的到来都会滋生一次古玩仿制高潮,各类古玩赝品在收藏市场上横行,造成“假古董”充斥着收藏市场,普通收藏者稍有不慎,便会上“假古董”的当。

青铜器市场上演“画皮”术 当心文物变“废铁”

图片来自网络

  青铜器收藏逐渐升温引发赝品横流

  作为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玩收藏品,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良的铸造以及高深的创意,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史上独具特色,一直都是众多古玩收藏家们青睐的藏品之一。但是事实上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收藏品市场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可以说青铜器收藏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不过因“完罍归湘”,收藏青铜热被迅速点燃,很多藏家开始着手投资收藏青铜器,但是因对青铜器藏品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所以盲目投资几万甚至上百万认购青铜器,这让一些不法商家抓住商机,制造大量高仿品充斥整个收藏市场,虽然也有人请所谓的鉴定专家掌眼,但是还是购买了大批高仿品、插帮货拼凑货。其实从春秋开始,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青铜器的仿古与造假现象,但是造假是出于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目的,与现状以营利为目的造假有着本质区别。而如今的青铜器造假无处不在,仿造之风盛行已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由于青铜器内涵深厚,并且涉及诸多学科,懂的人很少,又难以鉴定,造成市场上假货泛滥的现象。

  收藏市场的青铜器大多是“披着羊皮的狼”

  (一)青铜器市场“复制粘贴”赝品多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以说从未间断。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铸造、拼接、假锈伪装以及伪造青铜器铭文、纹饰等。现在赝品制作越来越难以辨别,造型按照真品图录仿制,以雕塑手法作模,一般用硫化硅橡胶做仿制的青铜器模具,然后用失蜡法造出铜器来,在着色做旧之前,造假者会仔细观察研究图录中真品颜色的细微变化,一层层着色,让仿制的青铜器锈迹斑斑。如果没达到预期效果,造假者就会把一些真青铜器碎片上的锈刮下来,用油漆和乳胶使这些锈紧紧附着在表面上,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现出真品的状态为止。造假者在刮真青铜器碎片上的锈的时候,一定会或多或少的破坏文物本身,但是这些人为了利益,造假从未停止过。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还是小地摊几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见到假铜器。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泛滥到古董市场与藏家手中的假青铜器收集起来足以制造两艘青铜航空母舰。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这种以损害文物为代价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文物不能“产业化”

[1] [2]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97,468.75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