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乡村工匠高级工程师、紫砂工艺美术师梁放访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2-09-19 11:14:25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乡村工匠高级工程师、紫砂工艺美术师梁放访谈

乡村要振兴,人才先振兴。人才要振兴,职称先提升。为了让人才回归、引得来、留得住,去年开始,广东首创推出乡村工匠评选,一批乡村人才获评乡村工匠。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广东省各市各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现在广东省各地区近日积极对2022年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9月份会进行第一批乡村工匠人才评选。记者专门走访了去年获得高工职称的紫砂壶工艺美术师梁放先生。

图为梁放工作照

广州市去年评出了第一批乡村工匠,而在这众多能人工匠当中,宜兴紫砂壶技艺能手梁放,非常值得一提。他作为涉农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创作的紫砂壶作品获奖无数,早在2016年就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更于2020年9月,凭着自创的文方壶获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国匠杯金奖。2021年11月5日,“羊城工匠杯”非遗作品大赛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颁奖仪式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梁放先生是此次羊城工匠杯金奖获得者之一。他去年积极参与了这次职称评选,凭着多年的紫砂工匠获奖业绩,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广州市第一批乡村工匠民间美术高级工程师一员。

据了解,梁放是一名紫砂泥塑工艺美术师,在广州从事紫砂创作的工艺美术师比较罕见,于是产生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兴趣,并进行了一次访谈。

羊城工匠杯比赛金奖作品的黄金南瓜紫砂作品

据官方报导,由广州市总工会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和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承办,举行的“羊城工匠杯”非遗作品大赛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挖掘了很多工匠能手,为这些工匠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良好机会。

2021年11月5日,“羊城工匠杯”非遗作品大赛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颁奖仪式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经专家评审,共评出金奖8件,银奖13件,铜奖21件,优秀奖83件。

梁放介绍,他于2019年参加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培培训计划”——“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第二期陶艺培训班”,与陶艺班同学们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习了三个月,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钟汝荣、潘柏林等诸多业界顶尖陶艺大师,手把手教导他们进行陶艺创作。并带领他们参加了多次国内陶艺考察活动,加起来所有的学习费用近百万,而这些费用都是由国家非遗项目承担的。

梁放说,国家重视非遗传承,并且重点培养了我们,那我们也必须要学有所成,积极参与非遗作品创作,并且要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回报祖国,回馈社会。这次举行比赛和成果展,正是为了展示我们非遗传承人群的创作成果,扩大非遗创作队伍、扩大非遗创作影响力,所以我们非遗传承人员都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梁放作品《黄金南瓜》

梁放的获奖作品是黄金南瓜壶,选择这个创作题材,是因为南瓜代表了丰收果实、多子多福。这把壶采用宜兴黄龙山矿紫砂制作而成,容量是280CC,壶体轻薄饱满,线条优美盈巧,出水圆润流畅,整体呈现南瓜造型。

记者本人也曾经接触过紫砂壶,发现这把壶跟其他紫砂壶的颜色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常见的紫砂壶都是紫褐色汉泽的紫泥、朱红色泽的朱泥,也有一些浅黄色泽的段泥,为什么梁放的这把壶是金黄色泽,是不是加了某些化工原料,才产生这种艺术效果?是否因为这个颜色的原因,所以获得了这次的比赛好成绩?

梁放回答记者:这是很专业的问题,也是这次获奖要素之一。这次获奖作品,其黄金色泽确实增加了评委的印象分,在比赛现场更容易吸引鉴赏眼球。这个泥是原矿的紫砂泥——黄金段泥,确实没有添加过其他化工原料,是纯粹的宜兴紫砂泥。在中国著名的陶瓷器物当中,宜兴紫砂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中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类型的窑炉、以及不同的烧制温度,烧制出来的紫砂壶,其成品的结晶色泽,都会有明显的差异,只要在烧制方面多加尝试并把握好烧制温度、时间等技术,就能够烧制出这种亮眼色泽出来,这种矿泥如果温度再升高一点,出来的色泽就和平时常见的普通宜兴段泥没有区别了。

记者问:这是否在说,你掌握了一个烧制温度技术的临界点?

梁放说:是的,确实如此。宜兴紫砂挖出来,是需要分拣练泥、经过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阵腐过程,才拿出来制作紫砂壶,而且每人保管泥料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各人手上的泥料都略有差异,每次选择泥料制作之前,为了尽可能得到自己想呈现出来的作品色泽,都会进行泥料试片烧制,我是与多个烧窑高手深入沟通后,几经反复尝试,才能够烧出这种完美黄金色泽的壶。

黄金南瓜壶有什么特点

 记者:据我所知,宜兴有很多人制作南瓜壶,你这把壶除了颜色突出之外,还有什么特色之处?

梁放:南瓜壶是一把源远流长的紫砂壶,我的这把壶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南瓜壶古已经有之。古董收藏界提及紫砂壶,肯定离不开陈鸣远,陈鸣远是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其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创作的南瓜壶是非常经典的。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最终以2800万元落槌,成交价3220万元,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刷新了南瓜壶拍卖纪录。此次拍卖的这把“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是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收藏家罗桂祥旧藏,于1978年苏富比拍卖会中投得。1981年他将一批宜兴紫砂与陶瓷茶具捐献给香港市政局,成立了香港茶具文物馆,当时却保留了自己最钟爱的陈鸣远“南瓜壶”,并未捐出。“陈鸣远制南瓜壶”高9.8厘米、宽17.8厘米,壶身扁圆饱满,壶作七棱腹,卷叶成流,瓜藤作柄;瓜梗作盖钮,挖中空而显秀巧,南瓜造型活灵活现,浑然天成。壶的一边刻“骨清肉腻和且正摘苏句鸣远”,并钤“陈鸣远”篆书印章。

从2016年开始,紫砂界兴起“南瓜壶”的创作及收藏热潮,我也加入创作行列,我坚持不懈创作鸣远南瓜壶,越做越好,越做越提高难度,相继获得2018深圳文博会“工艺美术飞花奖”铜奖,2019粤港澳大湾区工艺博览会“国匠杯”铜奖,我在创作这把壶花了心思、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分别使用了紫泥、底槽清、段泥等多种泥料进行创作,在壶身、壶嘴等各个方面沿用传统瓜藤卷叶,但整体外型上有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并不是陈鸣远大师壶简单翻版仿制,而且我制作的这把壶是十九孔出水,比普通的九孔、十孔紫砂壶多了一倍的出水孔,而且每个出水孔都比较大。所以我的这把壶出水非常流畅圆润,令人发自内心喜爱。要在紫砂壶的身筒上钻孔越多,制作难度越大,十九孔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

记者:除了这把南瓜壶,请问你还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你的技艺特长是什么?

梁放:我过往制作了很多传统的紫砂壶,也进行了各种创新,拿了很多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奖,我创作的紫砂壶《古龙》获2014年中国广州博览会“茶魂杯”金奖、《禅鸟益彰(东方美学紫砂壶组)》获2014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岭南杯”银奖、《龙腾四海》获2016第七届“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奖铜奖、《寿桃》获2016第三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工美金匠奖”金奖。特别要说的是,我的原创作品文方壶,于去年获得了中国轻工联合会颁发的国匠杯金奖,这个诡是国家级大奖,对我非常鼓舞。在技术方面我比较擅长制作薄胎紫砂壶,我喜欢围绕中国龙图腾题材创作紫砂作品,也在尝试结合广府文化、岭南风物创作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紫砂工艺美术品。

艺术之路是自己选择的。

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制作紫砂壶行业?

梁放: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泥土有了亲密的接触。

我父亲为国营陶瓷机械厂的老技术工人,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亲整天在厂里劳作,整个空间,触目之处,都是陶土。每逢父亲烧窑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天下班,父亲就会带回我喜欢吃的方便面(那时候方便面还是高大上的食品,高温补助就是一包方便面)。陶瓷工人,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某种意义上与农民差不多,是比较辛苦的行业,虽然父亲的技术过硬、工作态度端正,但收入一直不高。所以,性情孤僻的父亲,不大喜欢我从事他的旧业,从小就要求我努力读书,改变命运,从事其它更合适的行业。

我父亲这个行业比较苦,工作累,收入低,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父亲烧窑时不小心烫伤脚,养了半年脚都没有好。所以,家里父母从小就不愿意我从事与泥土打交道的工作,更希望我能够到大城市发展,当个白领。

我经过努力拼搏,大学时候是在广州的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告班就读,毕业以后首先从事的是广告创作工作,当时正是国内广告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其兴盛程度和现在的短视频时代非常相似,在策划创作和电脑设计、摄影构图方面的人才都受到市场欢迎,接触的行业比较多,收入也比较高。可是这是一个晚上加班熬夜创作、白天使出混身解数说服客户的行业,很多广告人为了项目提案不得不整天飞来飞去,我在那好几年时间辗转在广东广州、佛山,福建厦门,新壃昌宁,江苏常州,湖南长沙、永州,我也亲眼看到不少同业好友年少白头,深深感觉这个行业虽然收入高,但却是高强度、吃青春饭的行业,由此产生离开这个行业的念头。

从小就喜欢捣鼓泥巴和颜料的我,同学师友当中有不少人来自潮汕,他们喜欢喝功夫茶,喜欢潮州手拉壶、紫砂壶等艺术茶壶,当时在暨南大学大一就读的地点是在粤垦路的华文学院,接触到一些海外归国学子,发现他们家里或多或少都有紫砂壶,他们对艺术陶瓷的喜爱程度远超过我的想像,令得我的视野开阔,思路更为清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端陶瓷品的市场空间也慢慢变得空阔,大家对陶瓷艺术的认识也有了改变,曾经“下里巴人”的紫砂壶,也会变成很多人喜欢的“阳春白雪”艺术品。艺术陶瓷之路,未来必定大为广阔。

因此,离开广告行业后,虽然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很多,但我结合自身的条件思考,遵从自己的内心,最终还是走上了艺术陶瓷的道路。

梁放作品《龙供春》壶

艺术陶瓷是一条艰辛而孤独的道路。

记者:紫砂壶行业竞争激烈吗?

梁放:紫砂壶的市场是很庞大的,然而,紫砂壶的从业大军也是非常庞大的,一旦把兴趣变成职业,竞争的压力非常大,也就注定了初入市场,步履维艰。刚开始制作的紫砂壶,都是做传统的西施、石瓢、井栏等壶,这一类商品型的紫砂壶需求大,但制作的人多,销售的价格不高,市场经济价值有限。由于既无名师指点,又无大收藏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刚开始时尝试创作了一些新型紫砂壶,也找不到合适的销售去处,内心受到的打击挺大的。

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以及客户的逐步积累,熟悉了当代紫砂壶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我居然有了一点点的成长,也有更多的自信:做壶艺人,要的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壶,搞好自己擅长的创作。不要拒绝创新,也不要执着于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青岛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收藏家,特意向我提到:一件好的艺术品,应该是不分时间和空间,不分民族和种族,不管手工制作者的名声大小,无论是否有包装和宣传,无论是过去或者是未来,都能够经受得起考验,都能够让人喜爱,这才是好的艺术品。我深以为然,并将这句话牢牢记住。

紫砂壶创作要做到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相结合

记者:竞争这么激烈,你是怎么突破自己的?

梁放:要参与竞争,既要脚踏实地多作创作,也肯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要以理论指导实际创作。

紫砂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现代紫砂壶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七大老艺人”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蒋蓉。而作为当代紫砂壶业内泰斗级人物的顾景舟,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艺术家和文人审美带到了紫砂里,正是这点让紫砂壶从日用品转化为艺术品。

除紫砂前辈撰写的紫砂书籍,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外国造型设计作品书籍,我也读了很多关于工艺美学的理论书籍,最近正在读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系列工艺书籍,他作日本人,他对中国民间工艺的技艺总结,令我耳目一新,他的理论对我的创作影响比较大。

通过大量读书,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就是马克思的“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学者提出,西方经济危机就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逐利规律、竞争规律的自发作用而出现的生产过剩现象。紫砂壶市场,也要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只果仅是怕丢失原有客户,而一直守旧生产经营,必将被市场淘汰。

我深深感到,传承加创新,对提升紫砂壶出品的水准和档次起了明显作用。紫砂壶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具,从最初的一诞生开始,它就具备了收藏特性。紫砂壶从明代以来,一直和中国其他艺术品一样,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工艺创作者,首先要做到高水平地传承,而要实现创新,则要下更大的功夫。在2015年,我创作了一把龙凤呈祥紫砂壶。该壶主色为黄色,壶嘴既象直冲云霄之啸天神龙,也象万鸟来朝的仪态万方之凤。以习主席提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华人振兴时机,创作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神龙戏珠两个形象融为一体的新型紫砂壶,并将壶把特意加大加高,既广泛实用,也让整个壶有了更饱满的视觉形象。盖子顶部的圆珠提子制作为一颗红色明珠,既代表着龙珠,也喻意着中华民族的时代中兴,有红运当头的美好祝愿。因为书上似曾相似,但书上却没有,在市场上也买不到。适度的时代创新,这是宏大的紫砂收藏市场上相对稀少的作品。事实证明,这款创作出来的紫砂壶作品,很受收藏者们欢迎,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了我的预计。

总之,紫砂壶创作,必须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承是基础,创新是飞跃。这样创作出来的紫砂壶作品,最起码能令人眼前一亮,如果进一步制作更成熟的作品,更会令市场收藏家们兴趣盎然、理解深刻、记忆深刻。

有很多收藏家指出,紫砂壶名人制作的紫砂壶,市场价值高。一个民间工艺人,如果没有名气,其紫砂壶的作品经济价值会很低。在众多客户的推动下,也为了提高个人的影响力,我近几年开始积极参与市场比拼,将自己创作的紫砂壶,尽量多参加艺术品的评审活动,听取评委的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在国家级杂志曾发表《关于如何选择紫砂壶的探讨》(《大观》2014年第6期)、《谈当代紫砂壶的创作与收藏》(《智富时代》2015年第10期)等艺术陶瓷紫砂壶研究文章,深入浅出普及紫砂壶收藏知识。在长年从事民间紫砂艺术设计、创作、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奉为紫砂宝典代代相传的曼生十八式,我精心推出兼容并包、雅俗共赏的宝曼达系列紫砂壶,宝曼达已经属于注册商标,受商标法保护,更有利于紫砂壶爱好者的认知和收藏。

五、提高紫砂壶创作艺术水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记者:未来有什么打算?

梁放:在从业二十余年来,经历了低谷和波动曲折。现在,我更将以踏实的心态,把自己的出品更加严格要求。不断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不断紧跟时代审美的发展。不断学习其他艺术风格的优点。勇于挑战自己。要以更严格的艺术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我自身的实践、摸索、总结、改进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我也要自觉地观摩学习别人的好经验,特别是相近艺术行业的观摩学习,要向这一行业中的优秀者学习。具体来说:其一,要向书画家学习。书画艺术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有了书画的参与,能极大提高紫砂壶艺术欣赏价值,书画技法对紫砂壶的影响深远。其二,要向雕刻家学习。要学习他们的雕刻技法,学习他们对事物细节的构图、雕刻,学习他们对玉石、牙雕、木材的肌理自然呈现出来艺术感构图。

梁放:我并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单纯的守成者,我更希望有更多的创作可能。我不但要擅长制作紫砂壶,更希望能够用紫砂和其他材料相合,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工艺美术形式,就是试试拓展别的手艺,宜兴当代杰出大师徐秀堂是以紫砂泥雕塑出名,徐汉堂是以紫砂壶出名,两者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认为,作为年轻一代手工艺从业者,不需要一辈子都局限在某一个门派、或某一个材料里面转圈圈,完全可以跳出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遇到一些挫折在所难免,但至少尝试过了,才不会在年岁大了之后惋惜当年自己浪费大好青春年华。探索艺术陶瓷前路,我将继续一直往前。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艺术品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2021006152号

页面执行时间:18,218.75000 毫秒